中心“财税经济研究工作坊”系列活动十四

发布者:税收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7-09-11浏览次数:172

911日上午10:00,中心418研讨室,财税经济研究工作坊开展了新学期第一次研讨会

中心陶东杰研究员报告了题为Why Are Indian Children So Short?
The role of Birth Order and Son Preference的论文,该论文由两位印度裔女性经济学家Seema Jayachandran 和Rohini Pande完成,发表于AER2017年第9

印度儿童的发育不良被称为“南亚之谜”“South Asian enigma”)。作者指出儿童发育不良在印度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更甚于其他一些贫困地区例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使用168,000名儿童的数据,作者发现印度儿童的身高会随着出生顺序的递增而急剧下降负的孩次效应。经过一系列机制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作者声称,对长子的偏爱是导致负孩次效应的根源。令人吃惊的是:仅出生顺序这一个变量可以解释超过一半的印度--非洲儿童身高差距。

首先,印度的长子优先传统–父母希望至少有一个健康的儿子,影响着印度家庭的生育决策和资源分配。印度教经文强调死后仪式只能由男性继承人办理,可见长子在家族中的地位。为了探究是什么机制导致了后出生的儿童在健康上处于劣势,作者尝试在son preference的文化传统和宗教影响方面给予解释。作者发现:1)在母系制度的州,孩次效应会减弱;2)男性比例低的区域,孩次效应会减弱;3)穆斯林教社区,孩次效应会减弱(相比于印度教,伊斯兰教不太强调需要儿子进行宗教仪式,遗产继承规则也不那么歧视女性)。

接下来,为了说明长子偏爱是孩次效应的根源,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并用数据进行了检验。比如,为什么长子偏爱(eldest son preference)是根源而不单单是儿子偏好 (general son preference?印非身高差是否对女孩更为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一个比较巧妙的做法是比较没有哥哥的女孩(girls without older brothers)父母在怀孕期和产后对她的投资的差别,以体现父母的性别偏好。总而言之,后出生的男孩和女孩都会呈现出身高劣势。对男孩而言,是由于长子偏好;如果父母只有男孩偏好,负的孩次效应就不会在都是男孩的家庭结构中呈现。另外,长子偏好从两个方面影响后出生的女孩:第一,后出生的女孩有哥哥的概率上升,在和哥哥抢夺资源中处于劣势(sibling rivalry);第二,长子偏好会影响父母的生育决策,假设一对夫妻计划两个小孩,其中必须有一个儿子,如果第一个小孩是女孩,这对夫妻意识到可能要生三个孩子才能保证有个儿子,于是他们的生育意愿从两个变成三个;如果第二个孩子还是女孩,这对夫妻意识到可能要生四个孩子才能保证有个儿子。。。以此类推。在有限的家庭资源的约束下,随着预期家庭规模的递增,后出生的女孩会获得更少的资源(fertility-stopping mechanism)。

这篇论文是一篇典型的使用实证研究(positive analysis)分析工具,实证分析的具体方法包括理论分析(theoretical analysis)和经验分析(empirical analysis)。这篇论文的理论分析采用的文字描述,使用最直观的经济人的偏好理论阐述了文章的故事和逻辑。大部分的工作是使用详细的微观数据做经验分析。具体地,采用了计量经济学的多元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巧妙地使用多种“异质性”回归结果,做实了因果关系,验证了影响机制。参会老师和学生就如何做高水平的实证研究设计展开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