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14:00-17:00,中心“财税经济研究工作坊”在418研讨室举行了第10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宋菲菲老师解读了一篇2019年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文献 “The Costs of Patronage Evidence from the British Empire”。
经济学家已经指出国家能力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官僚是国家能力的关键要素,官僚体现了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负责公共服务和政策的具体实施。因此,了解如何有效激励官僚以提升政府机构绩效非常重要。历史上,许多国家都采用任命制。即使在当代的美国,仍然有数千个岗位由总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任命。任命制这一古老的制度会如何影响政府绩效呢?理论上说,任命制使得上下级的信息更加充分,还有可能使得下级对上级更加忠诚,从而改善政府绩效。另一方面,任命制下不可避免的偏袒现象必然有损政府绩效。任命制无疑会通过影响官员激励最终改变官员的行为,然而由于数据的制约,以往的学者不能较好地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论文利用大英帝国殖民地的数据研究了任命制的影响。大英帝国设立了殖民部管理其所辖的殖民地。在大英帝国鼎盛时期,殖民部统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土地。殖民大臣酌情任命总督全权管理各殖民地。本文作者电子化了3000多卷人事信息和公共财政报告,第一次构建了一个包含70个殖民地上456名殖民地总督信息的个人层面数据库。数据库的时间从1854年殖民地部建立到1996年殖民地部被撤并。
研究发现,任命制对政府部门职位分配形成了扭曲,使得官僚表现更差。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言,现代国家正是伴随着基于任命的官僚制度向基于规则的官僚制度的转变而诞生的。官员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具体执行者,政府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对官员的激励。正如姚洋教授所言,新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官员激励问题。本文对于任命制这一古老的官员任用制度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对于研究中国官员的激励和绩效具有启发意义。
此次研讨会除了解读这篇高水平文献之外,再次对2020年度国家社科申报展开了分析和讨论。中心蔡红英老师、张青老师从制度层面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体制问题做了深刻的解读,为相关课题标书的写作带来了重要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