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热点

两会声音:加大资源开采地生态破坏补偿力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3-20浏览次数:27

【经济参考报“我 参加两会最关心的是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佳鹏对记者说,“环境不保护好,水不保护好,就是对我们生存 最大的威胁,所以我国应加大对废气、污水等面源污染的防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向污染宣战’,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民生。”
    杨 佳鹏指出,一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开采之后将资源输向全国各地,但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她介绍道,达州天然气远景储量高达3.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 量的10%,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中石油、中石化在川渝地区勘探发现的112个含气构造中,达州 就有78个,占总数的70%。 
    “作为天然气的出产地,生态会受到一些影响和破坏。天然气出产对地质影响比较大,可能造成滑坡。此外,地下埋着输气管,有很多不安全因素,一旦漏气就是天大的危险。这些隐患对当地老百姓的生存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杨佳鹏说。
    她建议,要建立应急措施,在群众中普及知识,加强防范。同时希望国家能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对生态遭受破坏的资源出产地加大补偿力度,不要“天然气输给全国了,污染却留给当地了”。
    此外,杨佳鹏建议国家出台天然气开发利用、天然气产地留存、生态环境补偿、资源就地转化、企业就地纳税、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扶持政策。